行業下行周期中,即便是日子相對好過的國/央企也正試圖通過合作開發的方式緩解資金壓力,筑高現金流安全邊際。

9月13日晚間,大悅城地產公告稱,公司間接全資附屬公司澤悅實業及重慶悅昇已與獨立增資人訂立增資協議,后者通過向重慶悅昇注資約3.65億元的方式獲得其49%股權。增資事項完成后,澤悅實業對重慶悅升的持股比例由100%降至51%。

該名獨立增資人為保利(重慶)投資實業,由保利發展100%持有。截至公告日,保利(重慶)投資實業已向北交所支付了2000萬元作為投標保證金,余下增資額將根據重慶悅昇提出資金要求的當日起計10個營業日內支付。

此外,根據協議,保利(重慶)投資實業還將于增資協議日期起計5個營業日內向重慶悅昇提供金額約為3.39億元的股東貸款。按大悅城地產所言,增資事項有助于加強重慶悅昇的現金狀況,相關資金擬用作旗下項目的一般營運資金。

公開信息顯示,重慶悅昇是重慶市兩江新區兩路組團地塊的開發主體。今年3月末,重慶首輪集中供地開拍,大悅城地產通過澤悅實業以約12.04億元、溢價約15%的價格將該地塊收入囊中,隨后成立重慶悅昇負責該地塊的開發建設。

該地塊位于重慶中央公園核心區板塊,臨近主干道和在建軌道,總計容建筑面積約12.87萬平方米,按規劃將建設逾1000套面積在99-143平方米的住宅公寓,預計將吸引剛需或改善需求的買家。

截至2022年5月末,重慶悅昇未經審核負債凈額約為60.18萬元。同年6月末,大悅城地產在北交所公開掛牌出售重慶悅昇經擴大股權的49%,保利(重慶)投資實業則是唯一的競標人。

保利發展的入局并不令外界感到意外,此番出手彌補了公司在前兩輪重慶集中供地中顆粒無收的遺憾。下行周期中,開發商抱團開發的意愿愈發強烈,尤其是與有著國資背景、經營面相對穩定的企業聯手,同時重慶市場亦恰好是公司的戰略要地。

截至6月末,保利發展在重慶共有約21個在(擬)建住宅項目,其中兩江新區有7個,剩余項目則分別分布于江北區、九龍坡區、北碚區等區域。

通過中介平臺可以看到,目前保利發展在該城共有包括保利拾光年、保利時區、保利天珺、保利大國璟等16個在售項目,其中保利天珺即位于中央公園板塊,為“天字系”高端產品。

除了契合戰略發展規劃,保利發展的增資動作也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公司的規模訴求。今年4月份,董事長劉平在業績會上直言,2022年要“進三爭一”,相比此前“重回前三”,公司的戰略目標明顯升級。

為達成目標,今年以來,保利發展的身影就頻繁出現在各地的土拍市場,兇猛拿地,逆勢擴張。7月18日,廣州開啟二輪供地,公司以48.81億元的總價斬獲3宗;同月,其又在上海的二輪供地中以約178億元的總價摘得5宗地塊……

中指院數據顯示,今年1-8月,保利發展權益拿地金額為478億元,超過中海,在拿地金額排行榜中位居第二,華潤置地則以670億元的拿地金額位居第一;公司同期新增全口徑貨值1528億元,為榜單中的第一名。

前八個月,保利發展共實現簽約金額2817.05億元,同比減少24.72%,對應簽約面積同比減少26.25%至1693.49萬平方米。同期的克而瑞銷售排行榜中,其座次排名已經超過萬科,躋身行業第二位,較去年前八個月提升了3個位次。

保利發展的排名晉升離不開自身努力,但更多的是得益于恒大、融創等競爭對手“離場”。行業深度調整中,不少房企已經放棄規模訴求,大家更在意經營層面的穩定,如何提高盈利能力、保證現金流與回款是開發商當下的共同課題。

與其它房企相似,保利發展盈利能力也在持續下滑。今年上半年,公司實現營收1107.23億元,同比增加23.13%;對應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扣非后的凈利潤則同比增長0.76%至101.25億元。

談及營收的增長,保利發展稱主要是由于房地產項目結轉收入增加,但同時受結轉規模和結轉結構影響,相應結轉成本亦有所增加,導致其營業成本的同比增幅達到35.78%,遠高于營收同比增幅。

而除營業成本外,保利發展今年上半年的財務費用亦較去年同期增長56%至20.49億元,公司將變動歸咎于匯兌損失增加。多重因素影響下,公司毛利率較去年同期下滑6.95個百分點至25.55%。

兇猛的投資節奏也直接反應在公司的財務數據中。今年上半年,保利發展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為-224.6億元,去年同期則為-248.1億元;公司在手貨幣資金為1571億元,較2021年減少8.33%。

債務方面,截至6月末,保利發展擁有有息負債3635億元,較2021年的3382億元增加253億元,其中一年內到期的債務占有息負債比重為21%,同期短期借款20.67億元。